福州“黑白双浮屠”——双塔记!

作者:福建一方 日期:2015-10-15 浏览:

 佛塔,亦称宝塔,原是印度梵文Stupa(窣堵波)的音译,还有称为浮屠,即来源“Buddastupa”,藏语称“藏文”(曲登),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、经卷和各种法物。许多佛塔会刻有建塔碑记﹑圣像﹑佛经等。

 

 

 

走在梵唱的清音之上

高塔握云,俯视三千世界

一点灵光

隔着时空,度化成镜中的影像

一滴浊泪

坠于红尘的背面

无生无灭,虔诚为七级浮屠

 

 

 

白塔:名为报恩定光多宝塔,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门万岁寺后。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。塔高7层,塔身8面,内以砖砌,外用木构,顶有相轮塔刹,塔壁及门面绘有金佛像。1962年维修时,又在塔的周围出土青石浮雕塔座15方,在原位竖立,以保存文物并供观赏。

唐天祐元年(904)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超度父母亡灵而建塔。翌年建寺,称白塔寺。相传挖塔基时发现一颗明珠,当时定名“报恩定光多宝塔”。嘉靖十三年(1534)塔被雷火焚毁,二十七年(1548),由乡绅张经、龚用卿等集资重建。全高45.35米,仅有原塔之半,塔身用白灰粉刷,故称“白塔。

该塔为楼阁式,共七层,高41米,塔身呈八角形,塔心砖砌,外包木构,顶部有相轮塔刹,塔壁、门面绘金佛像。1963年整治塔周环境期间,发现了唐制青石须弥座束腰石雕刻15方,内容有海国神话、狮子、牡丹等,现被竖立于原地保护。

 

乌塔: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,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,原名 “崇妙保圣坚牢塔”。因塔身为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,故称乌塔。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(799年)所建“净光塔”。唐乾符六年(879年)被毁。闽永隆三年(公元941年),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,方到七层,王延曦被臣属所杀,工程遂告结束。塔为八角七层,通高35米,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,共有46尊。四层、五层、七层,嵌有塔名碑、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,亭内《敕贞元无垢净光塔铭》碑,是全国现存最早碑刻之一。石塔建造年久,外表已呈黑色,俗称乌塔。它与东面于山白塔构成犄角之势,这就是福州著名的"三山两塔中的“两塔”,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。

 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